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典》(即《民法典》)。這部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今天與大家聊一聊《民法典》的歷史沿革,看一看《民法典》的前世今生。
回顧人類文明史,編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標志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繁榮強盛的象征和標志。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不僅能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進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發(fā)展,也能為人類法治文明的發(fā)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柔。
黨和國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多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1979年第三次啟動,由于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條件尚不具備。因此,當時領導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立法工作的彭真、習仲勛等同志深入研究后,在八十年代初決定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律?,F行的《民法通則》《繼承法》《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工作思路下先后制定的。
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12月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和研究,仍確定繼續(xù)采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推進我國民事法律制度建設。2003年十屆全國人大以來,又陸續(xù)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民事法律規(guī)范體系,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較好的基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和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對編纂和出臺民法典寄予很大的期盼。
黨的十八大以來,編纂民法典被提上重要議程。2014年,民法典立法工作第5次正式啟動。民法典編纂采取兩步走的戰(zhàn)略,第一步編纂民法典總則編,成果就是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總則》;第二步是編纂民法典各分編,再與《民法總則》合并為民法典草案。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小知識
● 世界法制史上最早的近代民法典是哪部?
最早的近代民法典--法國民法典。《法國民法典》是近代民法法典化的開端和起點?!斗▏穹ǖ洹返谝话婀?281條,由拿破侖親自主持審議,隨著拿破侖在歐洲大陸上南征北戰(zhàn),《法國民法典》也在被征服地區(qū)傳播開來。后來,流放到圣赫勒拿島的拿破侖在評論自己功過時講出:“我的光榮并不在于贏得了40次戰(zhàn)役,因為滑鐵盧一役便使得這些勝利黯然失色。但我的民法典卻不會被遺忘,它將永世長存?!?/span>
● 近代法制史上最嚴謹的民法典是哪部?
最嚴謹的近代民法典--德國民法典。1871年,普魯士統(tǒng)一德意志帝國,為制定統(tǒng)一的民法典奠定基礎。經過二十余年的漫長準備后,最終,《德國民法典》得以在1896年8月正式公布?!兜聡穹ǖ洹饭灿?編、35章、2385條,比《法國民法典》還多了103條,法典的編纂體現了德國人嚴謹的民族性格,有很濃厚的學術色彩和嚴密的邏輯性,所以《德國民法典》更像是一部法學家的法典,是法律專家的工具書,而不是普通民眾的權利圣經。